TPU给我的3次机遇

TPU给我的3次机遇

2019年06月10日 星期一来源:PUWORLD独家发布我来说两句保存为书签


——专访昆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聪贤

这两年,用TPU替代橡胶和PVC,已不再是新鲜事。

从产品工艺技术水平来看,欧美企业始终占据着中高端市场的头把交椅。然而,一个明显的趋势是: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时期后,差距正在逐渐缩小。中国台湾地区的TPU企业起步较早,拥有着丰富的经验,技术已趋于成熟,产品性能稳定。

像多数国内制造业一样,近年来TPU企业数量越来越多,竞争也愈发激烈。实际上,技术发展极大降低了创新所需的经济门槛,但永续经营所需的门槛——真诚和实力,从没有降低过。

在ChinaPlas 2019橡塑展上,我们拜访了昆仲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聪贤。昆仲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的TPU企业,福建昆胜和普立优高分子是其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生产工厂。

把握三次机遇,靠的不止是运气

昆仲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,是中国台湾地区TPU行业发展初期涌现出的第一批企业。起先,昆仲主要销售杜邦的工程塑料,随后不久便开始了弹性体改性的项目。

张总告诉我们:“杜邦公司一开始就要求我们的销售人员以技术开发为导向,所以我们秉持这种理念延续二次开发。我们最早迎来的一个机遇是直排式式溜冰鞋,上面同时用到了工程塑料和弹性体产品,也顺利让我们赚到了第一桶金。

2001年我们来到福州,成立了福州昆胜有限公司,专注于TPU产品。中国台湾地区则继续做弹性体的改性。2005年,我们为诺基亚生产TPU手机线。2007年,我们成立了普立优高分子,是福建昆胜位于福建泉州市的分厂。2008年左右,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机会,成功开发了TPU水球,一种风靡一时的玩具。很庆幸,我们总是有着非常好的运气,也看到了TPU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泛。”

切入特定市场,今年新增6000吨/年产能


“一直以来,我们在鞋材领域,尤其是气垫方面的市场占有率较高。这也是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,约占总销售额的20%-30%。在此次橡塑展上,我们最新推出的一款产品,EVA/TPU发泡的弹性体,用于鞋大底。这款TPU产品与EVA的相容性好,并很好地改善了EVA的抗压缩性和弹性。目前,普立优正在与几家企业合作中。

纵观普立优近年来的发展战略,均以接单生产为主,每年基本保持80%的产能利用率。TPU行业从最初的利润高企,到趋向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,甚至国内一些竞争对手陷入了低价竞争。切入特定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和巨头的直面竞争,以及低端厂商的价格战,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体量会相应地减少。中国的TPU市场相当可观,作为一种环保材料,它在低端、中端、高端市场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。

当前,普立优年产能为15000吨,今年10月我们将新增一条6000吨/年的92生产线。我们希望建立起一定的产能规模,以保持良好的竞争力,新增的产能将面向管材和鞋材领域。”

尝试全新领域,以定制化化服务取胜

“我们还在尝试一些新的领域,一部分基于已具备的产品体系。例如之前为诺基亚生产的手机线是具有阻燃性的,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市场的火热,对阻燃线缆的需求将快速增长。在医疗领域,普立优某些产品可以在医疗器械中使用,我们正筹备进入前期的认证阶段。

在鞋材领域,近几年受关注的E-TPU材料,普立优采用了CO2超临界发泡,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,包括颗粒的大小,颜色。我们已经可以实现红、黑两种颜色的E-TPU颗粒,颜色分散均匀,这是其他工艺比较难做到的。”

“我们有自己的多元醇生产线和配方,与己二酸、BDO等上游原料供应商保持着友好的长期合作。此外,我们还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添加剂产品,如抗氧化剂、抗UV剂、耐水解剂等。在台湾和福建有两个完善的研发系统,总共有12位研发人员,我们还和当地的大学有技术和学术上的研究(与台湾科技大学和福州大学两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项目)。”

结语:

张总说:“任何行业在中国都是红海,要开拓蓝海是不容易的,因为所有的研发,没有几个月都会被破解。我们一直以来秉持与客户双赢的想法,而不是想着从客户那里获得很高的利润。规模比我们大的企业,虽然在产能和技术上更具优势,但很难顾及每个客户的定制化需求。而我们有精力也有能力提供这方面的需求,这正是客户选择我们的原因。”

对于TPU行业未来的发展,张总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,TPU的价格如果下降10%-20%,市场可能随之有10%-20%的增长。TPU在多数传统的下游领域中,作为橡胶和PVC的优质替代品,价格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因素。

张总常常笑言“我们的运气好”,而在这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里,没有谁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。在这背后,一定有这家企业独特的魅力——迈出第一步时的勇气,拥有底气时的低调。